在幼儿园,利用游戏化教学让孩子们爱上肢体律动,在老年大学,通过柔和功法帮助学员养护身心,在医院康复中心,帮助患者借助适配性训练加速恢复活力……8场在不同场景为不同人群“定制”的健身指导,把科学运动的种子播撒进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日前,为期一个月的内蒙古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赤峰站活动收官,这期间,8场健身指导活动覆盖机关、社区、医院、学校、监狱等多类场景。从赤峰市安定医院康复中心的医护人员,到赤峰市老年大学的退休老干部,从赤峰监狱离退休民警职工活动中心的公益课堂,到松山区国恩幼儿园站的教职工健身互动,累计吸引千余名群众参与,涵盖了退休老干部、机关职工、医护人员、教师学生、社区健身爱好者等,每一场活动都以“运动促健康”为核心,以精准服务、专业教学为基层群众打开科学运动的大门。
“双臂缓缓抬起,注意肩颈放松,动作要连贯自然……”在第三期活动赤峰市老年大学的培训现场,专业指导员针对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展开系统培训,指导员一边示范,一边耐心讲解每个动作的呼吸配合与节奏控制。在赤峰市安定医院的培训现场,指导员正带领医护人员练习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每一个动作,培训结合医护人员及患者的不同需求,特别强调了动作的放松性、呼吸的调节性,帮助学员找到动作与呼吸的配合节奏。而在红山区西城街道学院社区的广场舞培训中,广场舞社会体育指导员正带领社区居民练习一套节奏明快、动作舒展的健身操,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着科学健身带来的快乐与活力。据了解,活动邀请2位健身气功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现场指导,还有健身操、广场舞等项目的指导员,让每位学员尽可能准确掌握动作要领。“本次活动是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也是志愿服务体系与基层治理有效衔接的探索。”赤峰健身气功协会会长刘庆忠说,“通过8期培训,不仅提升了群众的健康素养,也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体育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系列活动以“志愿服务+科学健身”为核心模式,聚焦运动促健康理念,通过“联合办班”整合多方资源,推动专业健身指导下沉基层,培训内容涵盖八段锦、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八法五步、健身操等传统与现代健身项目,采取理论讲解与实操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法进行现场教学,确保群众学得会、练得对、用得上。
来源:国家体育总局 作者:傅潇雯 编辑:刘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