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ᠮᠤᠡᠭᠭᠤᠯ ᠪᠠᠷᠯᠠᠯ
客服热线:0471-6515607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2:00 14:30-17:30 登录 / 注册
首页 >  国民体质监测 > 正文
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身体素质
2017-06-06 15:47:00
分享到: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关于身体素质部分的监测结果如下:

(一)基本状况

幼儿、儿童青少年(学生)的大部分身体素质随年龄增大而增长,但个别身体素质随年龄增长呈降低趋势,如,反映柔韧性的坐位体前屈,在3-6岁期间随年龄增长,男性由10厘米降至8·8厘米。大部分身体素质伴随青春期出现突增现象,不同身体素质的突增年龄不同,速度、灵敏性的突增年龄在12-14岁期间,肌力、耐力、爆发力的突增年龄在13-16岁期间。青春期后,速度、爆发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的增长趋于平缓或不再增长。

20-34岁期间,反映肌力的握力和背力达到最大值,随年龄增大变化幅度不大,40岁后肌力随年龄增大呈下降趋势。爆发力、柔韧性和平衡性没有最大值的保持期,从20岁起随年龄增大呈降低趋势,其中柔韧性和平衡性下降趋势显著。

(二)特点

1、城乡差异

城市3-6岁幼儿的速度、柔韧性和协调性好于农村同龄人群;农村幼儿反映投掷力量的网球掷远和反映平衡性的走平衡木好于城市同龄人群。农村男性儿童青少年(学生)的肌力和耐力好于城市同龄人群,城市女性儿童青少年(学生)的肌力好于农村同龄人群,耐力弱于农村同龄人群,其它身体素质无差异。本次监测与1985年、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比较,儿童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呈全面降低趋势,特别是肌力、耐力和柔韧性下降幅度较大。农村成年人和老年人除柔韧性外,各项素质均低于城市同龄人群。

2、职业差异

体力劳动人群的肌力好于非体力劳动人群;非体力劳动人群的速度、灵敏性、平衡性和反应能力好于体力劳动人群。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