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张利增当选全国青联委员。他表示,要为国家培养更多冰雪体育后备人才,推动体教融合深度发展,坚持竞技体育和文化教育并重,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双冠军”,争做新时代好青年。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作为体育领域工作者之一的张利增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的殊荣。会后他表示,将继续在基层发挥带动作用,让七台河短道速滑再创佳绩。“过去的努力成就了今天,今天的努力成就明天。作为体育人能够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感到非常自豪,这也激励我继续努力培养短道速滑后备人才,为国争光。”
张利增是土生土长的黑龙江七台河人,现任七台河市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副主任、短道速滑专业队主教练。七台河市走出过杨扬、范可新等14位短道速滑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是名副其实的“冬奥冠军之城”。
从11岁开始,张利增就与短道速滑结下不解之缘。2009年他因伤退役,在短道速滑赛场并未取得辉煌成绩,他将世界冠军梦浇筑在徒弟们身上。七台河第十五小学是张利增梦开始的地方,他传承了自己的教练、七台河短道速滑“奠基人”孟庆余勇于创新的思想,也传承了七台河短道速滑人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在第十五小学开创了“吃住学训一体化”理念,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有尽可能多的时间进行训练。
冰场上,他是教练、浇冰师、磨刀师;生活中,他是老师、厨师、保姆……经费有限,就拉来女友朱娇野做饭、辅导作业。冬天学校浇冰场,每天凌晨两三点,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寒冬中起床浇水修冰,都是张利增一人承担。一天,一块冰面下的土基突然塌陷,张利增连夜用独轮车拉煤灰填充修整。苦是一种常态,但他从未退缩,孩子们的进步是他最大的前进动力。
随后一段时间,张利增与已经成为妻子的朱娇野到上海发展,二人生活逐步稳定,工作也开始有起色。2015年,七台河重振短道速滑,张利增接到时任七台河体育局领导的电话,希望他回去担任教练。张利增选择了理想,毅然重回七台河,就是想为七台河短道速滑做点事。与他一起回来的妻子再次担任老师与“保姆”的角色,照顾小运动员们,“我的成功少不了媳妇的全力支持。”张利增说。
北京冬奥会周期,张利增两次被选入短道速滑国家队教练组,这是对他执教能力的最大认可。在国家队,张利增也在不断提高自己。在协助武大靖等男队员做弯道专项训练时,起初他的力量不够大,他就每天晚上进行两个小时的训练来增强力量;速度不够快,他又去练滑行速度。北京冬奥会期间,张利增成为国内技术官员,在激烈的比赛中游刃有余地完成赛事辅助工作。
2024年1月,在韩国江原道冬青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决赛上,中国选手杨婧茹与队友配合,以“兔子战术”在赛场上一骑绝尘,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冬青奥会首金。当时,张利增作为冬青奥会中国短道速滑队教练组成员在场边倍感欣慰,因为杨婧茹正是他作为教练在七台河带出来的第一批队员。如今,杨婧茹已经征战亚冬会、短道速滑世界巡回赛、短道速滑世锦赛。而张利增依旧在七台河那片冰场日复一日地辛苦耕耘,就像他说的,将继续在基层发挥带动作用,让七台河短道速滑再创佳绩。
关注内蒙古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 点击下载蒙享动,加入全民健身大家庭
来源:国家体育总局 作者:李晓洁 编辑:刘可实